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小坡村——幸福日子“枣”有期待!

    信息发布者:大河上下
    2025-02-07 02:12:54    来源:AI生成   转载

    5d25caac2582ad17_640o.jpg

    村网通总站 小坡村 717400.nync.com 欢迎您!

    注册 | 登录 | 农村头条 | 城乡供需 | 乡村旅游 | 土地流转 | 农村网店 | 村庄查找 | 商家建站

    94da5046491e1a95_640o.jpg

   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



    如今人们一说及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,都知道这个小村庄是靠冬枣发家致富,成了闻名遐迩的亿元村。可是你知道小坡村前世的故事吗?


         安仁镇小坡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,是一个以冬枣产业闻名遐迩的亿元村。 小坡村历史悠久,是我县仅存的古村之一。据《大荔县志》记载,小坡村地处在朝坂塬沿,塬下是一望无际的黄河滩地。在春秋战国时,这里是秦晋交往的主要通道。从陕北到蒲津关通过朝邑南行,经北阳洪、上官村、仓头,经仓西渡渭河直通华阴的古驿道,西行再经华州、渭南、坝桥直抵长安。在这古道旁边的小坡村,在春秋中期称为辅氏城,隶属晋邑。那时诸候称霸,战事频繁。由于辅氏城位于古道之侧,往往成了兵家必争之地。至周定王十三年(公元前594年)夏,晋囯国力日衰,楚国己从晋国手中夺得中原霸权。同年七月,秦桓公乘晋国霸业中衰之际,领兵东进攻入晋国,进攻辅氏城。在此危急存亡之际,守军立马上报,晋景公闻讯,急令晋军回师西进,抗击来犯之敌。晋景公令晋将魏颗领兵对秦军发起攻击,大败敌军,俘获秦国大力士杜回,秦桓公被迫率军撤走,辅氏城复归晋国管辖。


          这次著名的秦晋之战,又演绎出一个“结草衔环”的美丽传说。说的是魏颗之所以能巧设计谋获胜,是由于晚上做梦得一道风仙骨的白胡须老人指点,让他在青草坡埋伏重兵,由老者用青草挽结拌住敌兵。次日晨起,魏颗将此梦告知其弟魏琦,二人商量依计而行。先由魏琦埋伏青草坡,然后由魏颗领兵引杜回及秦兵进入此地。战事一开,果然杜回及秦兵被草结绊倒,难以行动,魏琦终将杜回获伏。主将被伏,秦军大乱而败,魏家兄弟凯旋而归。谁知当晚,白须老人又托梦魏颗,言及自己是魏颗兄弟的外祖父,将女儿祖姬嫁于你父,夫妻恩爱无比。你父每次征战前夕都嘱咐家人,他若不幸阵亡,可让祖姬改嫁他人,谁知后来他病重神志不清又要祖姬陪葬。你兄弟未听此糊涂之言,而是按照他生前多次安排救下我女儿祖姬一命,故尔我在此战斗中结草绊敌,以此报答救命之恩。这就是“结草衔环”成语的由来,以此比喻感恩报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,是值得我们永续传承发扬广大。


          据传说秦晋辅氏之战后,魏颗兄弟领兵继续镇守于此地,后来他们相继接来家眷,屯田养兵,定居辅氏城,生儿育女,繁衍后代,世世代代安居乐业于此。


          时光荏苒,光阴似箭,古辅氏城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,村名几经更改,由“小辅坡村”多年后演变成“小伏坡村”,从清末民国至今,简称为“小坡村”。


          1949年春雷一声动天地,小坡村民同全国人民一样,翻身得解放,恢复生产,开始过上了新生活。改革开放以后,虽然过上了温饱的日子,但是由于滩下盐碱地的影响,生活并不富裕。


          2007年后在村支书薛安全的带领下,不断摸索,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。他们经过多方调研,请教专家,就滩下发展红枣产业进行论证,薛支书为了改变群众质疑和畏难情绪,自己带头承包滩下200亩盐碱地先种枣树,后又动员干部党员每人裁枣树10亩,从而使全村人看到了希望。接着为彻底解决滩下盐碱地问题,多次求助洛惠渠管理局,争取到世行贷款改造中低产田项目,修建渠道,引洛下滩,圧盐圧碱;又打成机井10眼,解决夏灌缺水问题。继而争取交通局项目,规划道路,裁弯取直,硬化路面。在水、电、路基本解决后,群众发展枣业的信心大增。后又经过升级改造,全部种植冬枣,建大棚,当电商,冬枣产业形成规模,群众走上了富裕路。这正是:


    村容村貌大改变,


    家家楼房连成片,


    户户都有小汽车,


    生活过得比蜜甜!


          年前七月下旬,我们再次来到小坡的冬枣小镇进行采访。当我们乘坐在小火车上,穿行在万亩枣园的银色大棚之间,棚内快要成熟的冬枣发出阵阵清香。冬枣小镇又添制了很多文化娱乐的新景点,琳琅满目,丰富多彩,吸引着众多游人来此光观游览。看到小坡村的巨大变化,同行中有人作诗赞叹:


    辅氏古城几千年,历经沧桑多艰难。


    多亏支书薛安全,率众治理盐荒滩。


    瞅准冬枣大产业,群众有了致富源。


    古村新貌变化大,人杰地灵敢争先。


    74dd9f7ecc444fadade0d8c9329613d2.jpeg

    富民兴业,结出幸福果

   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,那时候的小坡村不如叫“小破村”。

    站在老崖边,近看水一片远看全是碱,村里三分之一劳力出门打工,三分之一的人在黄河边承包土地耕种棉花、西瓜,剩余的老弱劳力在家,万亩盐碱滩地撂荒无人耕种。95年--97年三年全村人均收入480元,被定为省级贫困村。

    而1978年,改革开放之初,政策一放活,薛安全就先行一步,在外面承包了土地,种了二百亩西瓜,还承包鱼塘养鱼,比村里人先一步富了起来。当然也就成了村里的“能人”。

    “能人”薛安全98年被村里人推选为了村支部书记,肩上就扛起了小坡村13个村民小组,4200余人迫切想要改善窘迫生活的“担子”。“邓小平同志不是都说,先富带动后富,要共同富裕。我始终都记着这句话。咋个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?农民离了土地,日子就过不好,咱要在这一片土地上下势做功课。”薛安全说。

    但彼时的父老乡亲,思想尚且保守,最怕投进盐碱地的钱打了水漂,会让本来贫穷的日子雪上加霜。薛安全先承包了村里几百亩盐碱地,想着既然种不了粮食,就种些杨树,可这些杨树都没有成活,赔进去了几万元,看来自己瞎判断不行。

    薛安全开始外出学习、考察,邀请西北农林大学农业专家到村里取样研究,专家给的回复是,枣树可以在盐碱地里成活。专家发话了,薛安全心里也就有了底,率先承包了滩下盐碱最严重的560亩群众退回的撂荒地,投资36万元,从山西购回18万株雪枣,自己先栽200亩,动员干部党员每人栽10亩,发展红枣产业迈出了一大步。

    望着成片的枣树,薛安全满心欢喜,谁知枣到了市场上,竟然卖不上价,一斤卖四毛钱,一亩地收入大概一千元,又赔惨了。薛安全有点灰心,但又不甘心放弃。

    又请来专家指导、四处取经学习,得到的信息是,雪枣没有冬枣市场前景好。他赶紧从眉县请来20名接树专家,在自己经营的200亩枣园中高接换头。

    这期间,薛安全召集修路、引水,建冷库,村里的面貌有了全新的改观。“引洛下滩”项目的建成,彻底解决万亩黄河滩地的浇水问题,县里还专门为小坡村规划了“三纵三横”的道路框架,四面八方的路都打通了。

    2007年,村里的雪枣全部换成冬枣以后,薛安全憧憬着冬枣带来的丰厚收益,谁知一连几个月的连阴雨,冬枣全都烂在了冷库里,又折了。

    “既然冬枣经不起大自然母亲的折腾,那就搭大棚。”薛安全这样想着,便也这样做了,在自己的200亩地里先搭了20个大棚。在他的带动下,村里搭建了180亩的大棚。

    2008年,薛安全终于盼到了大丰收,村民李建华10亩冬枣树卖了23万元,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下打消了全村人种植冬枣的顾虑,人们纷纷种起了冬枣。从最初种植枣树到现在,小坡村的冬枣种植面积翻了2.5倍,达到了1、1万亩。而群众人均收入从2003年不到1000元,到2016年达18700元。

    在小坡村的示范带动下,安仁全镇大棚冬枣面积发展迅猛,从2009年2000亩,发展到现今的8.3万亩,冬枣产业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。

    1659644750557_1[1].jpg

     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的冬枣大棚

    改革开放解放了思想,让农民知道,土地不但能种粮食,还能种经济作物,找对了路,种对了树,盐碱地照样生金。


    你看,有了冬枣,小坡村家家户户都收获了稳稳的幸福。

    2020102008130538479[1].png

    到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的大棚里,一棵棵冬枣树上挂满了簇簇绿果,压弯了枝头。

   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207054155.png


      加快棚体升级改造、打造冬枣小镇、网络直播带货……如今,种植面积1.5万亩、年产值1.2亿元的小坡村,成了十里八乡的标杆。像这样的“亿元村”,大荔县还有11个。目前,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,总产量50万吨,年产值突破50亿元。

    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计划着,再扩大数千亩钢架棉被大棚,“力争让全村冬枣总产值突破2亿元”。

      让农业强起来、农村美起来、农民富起来。陕西干部群众用满满的干劲、勤劳的汗水,浇灌出扎扎实实的获得感。

      近年来,陕西深化果业强省战略,坚持把果业发展作为强化县域经济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。2021年,陕西果业增加值660亿元,比上年增加70亿元。

    1575874940950_5[1].jpg

    大荔安仁镇小坡村

    引用 8 篇资料作为参考

    安仁镇小坡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,是一个以冬枣产业闻名遐迩的亿元村。以下是关于小坡村的一些重要信息:

    历史沿革

    • 历史背景:小坡村历史悠久,据《大荔县志》记载,这里曾是春秋时期秦晋交往的主要通道,古称辅氏城,是晋国的属地。

    • 村名由来:小坡村的名称经历了从“小辅坡”到“小伏坡”,再到“小坡”的演变过程,反映了村庄历史的变迁。

    农业发展

    • 冬枣产业:小坡村被誉为“中国冬枣第一村”,全村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.2万亩,年产值超过1.2亿元,人均收入超过2.5万元。

    • 盐碱地改造:通过引进耐盐碱的冬枣品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,小坡村成功将昔日的盐碱滩改造为高产的冬枣种植区。

    乡村振兴

    • 农旅融合:小坡村依托冬枣产业,发展农旅融合项目,如观光小火车、采摘园等,吸引了大量游客,进一步促进了村庄经济发展。

    • 共同富裕:通过冬枣产业的发展,小坡村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,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


    快来学本领了!


    为深入推进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,让手机成为农民发展生产、便利生活、增收致富的好帮手。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和中央农广校工作安排,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直播。

    一是利用互联网,登录农业农村部官网或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“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”专题直播(http://www.ngx.net.cn/zxjyn/zxjy/kpzt/qgnmsjpx/);

           二是利用移动端直播,用手机登录“农民学手机”APP、“云上智农”APP、“农广在线”APP,点击进入启动活动直播区即可观看;

           三是关注“农民学手机”快手号,进入即可观看直播。相关培训渠道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。

    二维码1.png


    6村站二维码图 拷贝.jpg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 



    相关内容:

    《沙苑品茗》--- 小坡村的前世今生

    0[1].png

    大荔县文化馆

    从六百亩到一万二千亩!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盐碱滩上种出“摇钱树”

    国家政务服务

    中国冬枣第一村——冬枣飘香的小坡村

    0[1].png

    鲁安综合服务站

    托起村民甜蜜“柿”业,幸福日子“枣”有期待

    0[2].png

   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

    古韵同州


    可乐.可心给您拜年了

    【省媒聚焦】村子“家底”更厚 村民日子更好

    0[1].png

    大荔宣传

    盐碱地里“筛”出的冬枣产业

    0[1].png

    渭南日报

    A云朵果树苗木

    孟妮新起点


    你可能还想问

    小坡村的具体位置在哪里

    安仁镇有哪些值得一游的景点?

    小坡村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?




    ......


    .

    打赏捐赠
    2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大荔水果2025-02-07

    谢谢分享!

    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